close


從大稻埕演出離開台北後,四面八方各種肯定鼓勵的聲音也陸續傳到團員耳裡。接下來幾日,大家更是忙著募集照片、影片,和對梨園情二天演出的觀後感想。


前兩天,團員搜尋到幾篇文章,看起來像是小朋友的校外功課,為了交出戲曲評倫,他們選擇週末到大稻埕來觀賞梨園情的演出,其他還有一些觀後評語,除了對我們的指教鼓勵,還有一些是對於戲文上的誤解,因此我想,可以再寫些文字來做解釋。


 


「金龜記是包公案之一」


後來我也google了一下,原來京劇有齣戲碼「釣金龜」,是包公奇案之一。


阿兔的版本是由外台歌仔戲改編而來,劇中的欽差「陳文龍」原是包公一角,但因梨園情的演員配置也無人適合飾演的情況下,一開始阿兔便已設定成「某欽差」,角色名字看來雖然和京劇版的設定有出入,但不影響劇情。只是某些情節梨園情的演出並沒有出現,但小朋友因為對戲曲不甚了解,甚至連聽得懂台語都有些困難的前提下,使用google來完成作業也無可厚非,願意進劇場來好好觀看一齣戲已是值得讚許了!


不過為避免造成混淆,梨園情還是再一次說明,梨園情版的金龜記,是改編外台歌仔戲的戲碼。


 


「玉鴛鴦是原創劇本」


不是。


同樣的,玉鴛鴦是阿兔改編外台歌仔戲而來,戲名則是劇本完成同時再取的。


以前內台戲的戲文一演就是十天,主線旁支情節分成好幾線,比連續劇還要複雜。阿兔只選了有興趣的段落,在內容上自行增刪,或許不甚完美,但我也必須強調這不是原創劇本。


可能是在謝幕時,阿兔曾說了「這是我們這齣戲的首演」這句話,導致有了誤解。其實這齣戲在五年前就差點在保生文化季演出,只是後來我們推出的是金龜記,玉鴛鴦休眠至今才在大稻埕演出,才真正成了這齣改編戲的首演。


「情節雷同」


阿兔的才疏學淺,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是平日所看所學、吸收轉化而成,也因為是改編戲,所以情節、口白觀眾都可能在接觸過的戲曲、外台戲……看過聽過。


但是,畢竟是要有所區別,雖說這齣戲走的就是鄉土的趣味,但是俚語、口語化的台詞,阿兔都是再三斟酌,唱詞、幾位主角的詩對(主題以外)、金城到李家的啞巴對是阿兔攪盡腦汁所得。


另外,為了區分秋芳、淑女兩姐妹的個性,兩人的對白與唱詞也有不同。秋芳有才學,雖仍有禮教包袱,但父親的栽培和肯定使她也有相當的主見 --- 紈褲子弟與恃才傲物她都不愛;而淑女卻是活潑的女子,雖無長姐的高才,但活得悠遊自在無愧於心。


「現代化的口語」


阿兔仔細回想,真的很少。就算一定要講,我們也選了比較合理的方式表演。不過我發現,小朋友的反應幾乎都有「聽台語有點吃力」的煩惱。或許現在教育下,孩子要學習的語言太多了,不常接觸的反而陌生了,但是下次還有機會演出,梨園情會把俚語的部份也打上字幕,希望可以讓觀眾更明白這種鄉土趣味。


 


有很多東西是我想要以各種方式加進去的,也許思慮不夠周全,但無關對錯好壞,這是我當初的發想,而梨園情的大家也包容並接受,並且在這次的機會中呈現出來。


 


這兩齣戲的劇本不是十分傑出,但都是阿兔為梨園情所編寫,在各方面尚有不足之處我們會虛心接受,仍然感謝大家對梨園情的正面肯定,我們會吸取各種精華,努力再努力,加油再加油!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our21 的頭像
    clour21

    零與君之心

    clour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